2023年7月7日,在天津美术馆与河西区统战部共同的组织和筹划下,微山路中学新疆高中班师生来到我馆参观展览,并学习传统剪纸创作。本次活动是天津美术馆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行系列活动之一。活动邀请天津剪纸协会会长李强担任主讲,通过李老师耐心细致的讲授与演示,同学们体会到了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美学与智慧。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961年,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出土的‘对马团花’、‘对猴团花’等剪纸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剪纸实物,其制作时间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李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剪纸的历史,以及它与新疆的渊源。


接着,李老师为师生们示范了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剪纸的基本技法。同学们需要剪出两幅作品:抓髻娃娃和葫芦,它们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里代表吉祥的纹样。娃娃剪纸所采用的方法为“阳刻”,而葫芦剪纸则采用“阴刻”。在正式开始剪纸之前,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案轮廓,并示范了月牙纹、柳叶纹、锯齿纹等基本纹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尝试加入一些趣味元素,比如娃娃的眼睫毛、衣领、扣子、头发上的装饰物等,或是给搭配葫芦铜钱、元宝、牡丹纹样等等。


动手实践的过程总是充满着趣味和挑战,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一帆风顺。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老师的指导下,每个人都剪出了独一无二的作品。课程最后,同学们将剪纸作品塑封、打孔、挂绳,制作成书签,成为一件能够一直陪伴大家的纪念品。


本次活动通过与非遗技艺的零距离接触,让非遗文化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展览中,更实实在在的融入了学习生活中,让师生深刻领悟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和天津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进一步增强了“五个认同”,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