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假期,天津美术馆结合正在展出的“刀耕墨染 救亡图存——天津博物馆馆藏版画展”,联合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共同发起“漂泊百年的钟声”文旅研学活动。以沉浸式的精彩展览结合丰富的美育教育活动,在孩子心中种下爱国爱家的种子,树立努力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珍惜当下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一、设计者说: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在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孩子是祖国未来,是民族希望”的期许。
如何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
如何向孩子解释“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如何帮孩子理解屈辱与奋斗、理想与价值?
本课程将用一天时间,带孩子穿过历史的尘烟,走进中国近代史中不平凡的一页,了解国家一级文物——大沽铁钟背后的家国故事、把“墙上的历史书”、“课本中的图片”变为“好听、好看、好玩”的研学之旅。通过自我发掘、自我探究、自我整理,让孩子爱上红色课堂。
二、研学内容:
1、沉浸式实景课堂:参观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海上国门”主题展陈。
大沽口炮台自明代设防,清代正式修筑炮台,是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场。从1840年-1900年的整整60年间,大沽口炮台先后经历了四次战役,其中三场惨败,几经毁建。在保留至今遗迹之上,镌刻着中国人民不畏列强,抵御外侮的英勇史迹和光荣传统。该展览曾获全国十大精品展览优胜奖。

2、少年儿童视角:观看《大沽铁钟回归记》3D电影。
“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影片以一级文物大沽铁钟的回归、身世经历为主线,采用倒叙的方式,再现第四次大沽口保卫战的壮烈场面,利用3D动漫表现形式,从少年儿童视角再现曾经的屈辱历史,解读近代大沽口炮台的硝烟烽火与时代内涵。

3、追思民族英雄:参与《一封家书——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思政课程。
大沽口炮台记录了一段屈辱的历史,但更是一部奋斗的历史。直隶提督乐善、天津镇总兵罗荣光等民族英雄,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是不可征服的。写一封家书,铭记一段历史,传承不仅承载着一种责任,延续着一种情怀,也彰显着一种精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伤痛的炮台:登上“威”字炮台遗址。
大沽口炮台作为我国清末北方军事防御设施的代表性遗存,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军事事件发生地,它既是中国人民不畏列强、抵御外辱的历史见证,更是一座家国情怀的丰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抛洒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