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色浅深山远近,碧烟浓淡树高低。12月30日下午,天津美术馆“山水有清音”国画精品课第二期在一片赞叹声中落下了帷幕。

“美术精品课堂”是天津美术馆的品牌活动,从学生兴趣入手、在方法上创新、在途径上突破,采用分组教学,因材施教。本次国画第二期课程以“山水”为主题,自9月启动以来,共招收学员21名,完成15次课程学习,圆满结课。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山水画兴于魏晋南北朝,表达的是作者的情绪与感悟,讲究的是气韵和笔墨的形质。同学们在一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学习的是如何欣赏山水画。赏其景、品其意,在宏阔的山水之间,常有人物点缀其中,可随其行迹悠游于自然造化,将自我投射于画中,观山览水、闻风听雨的同时,似乎也完成了一次与传统对话、与古人共情的自然之旅。
课堂中,同学们在对国画基本技法及构图都有所掌握的基础上,从山水画中的水、树、石头、船等开始,对各种元素的姿态、体积、笔法、墨法进行了着重学习。古人笔墨变化多样、皴法累举数种,鱼鳞纹、洄流纹、虎爪纹等湖泊浩淼,荷叶皴、大小斧劈皴、披麻皴等山峦巍峨,二三树成丛、三五树成景,通过老师的深度讲解和示范,同学们对线条的表现有了更熟练的掌握,在行笔的轻重缓急、用墨的浓淡干湿之中慢慢揣摩笔墨意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临摹更是学习山水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其用笔用墨,研其苦心构思。天津博物馆馆藏精品《雪景寒林图》把大气纵横的群山浩景浓缩于方寸之上,《吴中胜概图》赋色淡雅地呈现含烟蓄雨、连绵悠远之清丽,《挂壁飞泉图轴》厚重笔墨描绘山泉飞泻、草木葱茏之壮丽,这些都是绝佳范本。通过一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一板一眼、有模有样地临摹学习,犹如穿越在古人的世界中,春可踏青郊游、夏可水阁亭轩、秋可采菱浣纱、冬可雪笠寒人,更深度地走进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在结业展示课上,一墨老师首先进行了绘画示范,寥寥几笔,苍劲有力的松柏跃然纸上。随后,同学们独立创作了一幅山水小品,一点一线、一笔一画,留白与充盈,浅淡与厚重,全面地展示了学习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