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理论所特聘研究员于洋认为:“我们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去看严智开,去看天津市立美术馆,要了解三个历史背景,分别是实业救国、美术办学兴起、美术馆学发端。我们看到这一系列的历史背景后,就能深刻感受到天津和近代美术教育的深刻渊源。严智开做了那么多工作,他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也是相信美术有改造社会的功能。”
为了建造天津市立美术馆的场馆,严智开亲自设计了场馆建筑,《大公报》曾有报道称:市立美术馆新建馆舍,现已工竣。计全楼均用刷石,铜门铁窗,极形坚固,闻绘图设计,均由馆长严季聪(严智开,字季聪)君所规画,式样新奇、装潢伟力,不愧美术化的建筑,在河北一带已足首屈一指。
汪子美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非常有影响的漫画家,他在天津市立美术馆工作期间,设计了多款美术馆徽标,并为天津市立美术馆出版的刊物《美术丛刊》《美术》设计了徽标和封面。在徽标设计中,汪子美将美术馆建筑外形进行几何化处理,并对“天”“美”二字进行变形处理。这些徽标和封面,设计理念非常超前,如今看来仍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谈道:“在现在的文化环境中,文化传播非常重要。把文化概念形象化、符号化,十分有利于文化传播。近一个世纪前,天津市立美术馆就已经注意到符号消费、文化符号的问题。今天,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有历史厚重感的符号,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这会对天津美术馆今后的形象品牌树立产生影响。”
郑工表示:“这次展览最大的特点,是它并不仅局限于‘严智开和天津市立美术馆’的相关内容,展览将严智开、天津市立美术馆所做的工作,与天津这座城市进行了连接。让观众在参观后,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当年的这些工作与当时社会有怎样的联系,与当下的天津有着怎样的联系。天津市立美术馆很多工作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而这些工作对目前的美术馆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要去研究思考,比如美术与工商的关系,美术与工艺的关系,美术与博物馆的关系,以及在社会教育方面美术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