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传统风筝的种类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扎燕”风筝。燕子每年春天飞回北方,象征春回大地,有报喜的寓意,以燕子为题材制作风筝代表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受到大家的偏爱。

说起风筝,天津的“风筝魏”,与泥人张、杨柳青年画并称“三绝”。从第一代“风筝魏”魏元泰开始,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魏”的传统手艺有多厉害呢?


他制作的风筝,多取材于飞禽走兽、神话故事等,不仅结构精巧,还有很多吉祥的寓意。比如一只画着五只蝙蝠的燕子风筝,名叫五福临门,红色的蝙蝠,取“洪福”之义。燕子、老鹰、蝴蝶等都是传统风筝的经典造型,但“风筝魏”还有一个隐藏在结构上的特点,就是可以拆装、折叠。“每个地方都有机关的,都可以拆散折叠”,比如蝴蝶风筝,打开背面的锁扣,就把翅膀、触角等部件拆了下来,拆下的部件有的还能再次折叠。翼展近1米的风筝拆散后,可以装进一个一尺长的小盒里,收纳携带都很方便。

“五·一”假期当天,天津美术馆专门为喜爱传统文化的大朋友们,邀请到国家级非遗项目“风筝魏制作技艺” 第四代传人魏国秋老师。通过艺术沙龙的形式,深度体验“扎骨架-糊制纸面-绘制纹样”等手工制作“扎燕”风筝的全部技艺,做一天忙里偷闲的手艺人。
活动详情
艺术沙龙时间:2023年5月1日(星期一)9:30-11:00
艺术沙龙活名额:招募25名14周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
咨询热线:022-83883305

风筝制作环节:
传统风筝工艺讲究“扎、糊、绘、放”四艺:
扎骨架:每根骨架都是选用五年以上的四川毛竹手工弯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