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序分步开放。各场馆要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分区域分项目逐步恢复开放。对不符合开放条件的场地以及容易形成人员聚集和密切接触的项目,应暂不开放。
2.及时发布开放事项。做好恢复开放公告公示工作,明确开放时间、预约方式、服务项目、入场须知等有关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
3.加强人员进出管理。科学设置进出场馆通道,安排专人严格管理,落实预约登记、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实名登记等制度。对不配合或干扰防疫工作的,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置。
4.采取人员限流措施。各场馆可结合防控工作需要,对入场公众数量进行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控。
5.避免形成人群聚集。提前规划开放范围,优先开放室外和人员分散区域。安排专人疏导、分流到馆(站)的群众,指导做好个人防护,确保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四、做好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服务
(一)因地制宜做好线下服务。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在加强疫情防控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场馆线下服务,不断扩大书刊借阅范围和举办文化活动规模,根据本地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规模适当的阅读推广活动、群众文艺活动、文化培训辅导和展览展示等线下服务。在天气适宜的条件下,多在露天场地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合理控制人数,保持安全距离,做好防护措施。
(二)持续加强线上服务。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要继续通过公共文化云、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平台,不断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内容更新,积极推送更多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宣传防疫和健康知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